時間:2013-06-20 03:32來源: 點擊: 301
吹響民校集結號
每讀清源的文章都會“被沖動”,因爲他文筆之下所透出強勁的思想力,用體育術語說就是“很爆發”,用物理概念講屬于“有沖力”。然而,被沖擊後的結果並非只是讀後瞬間,也絕非只停留在思想層面,重要的是會讓你必須“動起來”,是行動。
其實我一直認爲讀書必須先讀人,尤其是讀有思想的文章和作品。恰好在收到清源最新力作《中國民辦教育觀察》一書時,我正和一些學校幹部議事,所以,翻讀後話題一轉,隨即和大家聊起了“褚清源其人”。
清源是從農村裏走出來的,也非應試的佼佼者,只是盡其努力讀了一所民辦大學。但清源身上卻有著一種常人沒有的睿智和執著,或許這就是素質,至少是現在的學校教育“教不出來”的素質,至少在清源畢業後行走在記者行列中是這樣。
我不知清源在做記者時,是如何鍾情于民辦教育的,我只知他是屬于那種做什麽都不遣余力的人,而且是從用心到用情,以至于忘我。如今,在國內的民辦教育領域聊到褚清源,大家都會用贊歎和不無感激向這位年輕人投以敬意。爲何如此說?因爲他是一位傾其所能爲中國民辦教育事業發展的“播火者”,因爲他在行走之間把民辦學校成功辦學的經驗傳播,因爲他帶著自己的思考和思想給中國民辦教育的發展做了注解,特別是在《中國教師報》這一媒體平台上,在“中國民辦教育共同體”的組織中,他以道義和責任爲中國民辦學校吹響了集結號。
當大家在爲清源文筆清新而贊歎的時候,當大家爲清源的思想洞穿力給予欽佩的時候,我只是在靜靜品味,品味其中獨屬于民辦教育人的滋養。可以不無誇張地講,清源的這部新作,凝結的不僅是思想,集結的不僅是經驗,而是一部可以開卷後續的民辦教育畫卷,我是用“讀畫”的情結在讀書,手不掩卷,讀書展卷,通讀細讀。盡管有的文章曾經讀過,但還是有著每讀每新的感覺。
在本書開篇中,作者自序的題目是“爲民辦教育立言”。我也是沿著這樣的引讀走下去的,可讀到最後卻有了另一番感受——這絕非只是一個媒體人用話語權爲民辦教育號歌,而是在集思想大成,在實踐中求證,在理想中追夢的作品,也是一部做民辦教育的好讀和必讀的精神大餐。
正和作者的閱曆相似,從清源以記者身份涉足民辦教育的十年中,也是民辦教育發展和轉型的十年。這十年,在中國民辦教育中發生的是一種跨越,用我的觀點講,是從一個“補充時代”走向“後補充時代”的曆程。而事實上,凡是曆史變革時期都是“有故事”的,這些“故事”便成了作者筆下的素材。
能“撿到素材”並非難事,難的是用思想去“琢磨”,用功夫去“淬煉”,最後點石成金。本書的價值所在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,而作者的情懷所歸也是由此論定,所以,我初始想到的問題是,清源作爲教育媒體人,沒有去那些積澱厚重的公辦教育中尋找寫點,而從一些掙紮在生死線上的民辦教育找素材,這多少好像一個“拾荒者”。可十年的勤奮下來,伴隨著民辦教育的轉型發展,也包括國策政策的進步,我以爲,清源已經從一個原本的“拾荒者”發生著嬗變,成爲了一名耕耘在民辦教育中的“拾金者”,而且屬于“拾金不昧”,把“赤足赤金”的思想和經驗,無私的奉獻給了中國民辦教育。
掩卷沉思,當我已經從書中走出來的時候,作爲一名矢志于民辦教育的工作者而言,我爲清源那句“改革年代,民校當立”而激動,也爲國策定義爲“促進教育改革重要力量”的民辦教育而自豪,並爲一種社會責任賦予的高尚而自信,自信我們的事業方興未艾,自信腳踏實地的民辦教育一定會書寫出最美的教育,自信民辦教育的思想集結,一定會碰撞出影響中國基礎教育的火花。
更多關于民教網-中國民辦高等教育信息網,民辦學校查詢,教育網證件查詢,民教網證書查詢,中國教育網畢業證查詢,民教網證書查詢,民教網學曆查詢,民教網證書查詢,盡在:www.tasqee.com